《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肖像权罪法律规定及处罚》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然人的名誉和形象,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我国刑法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处罚,旨在保护公民的肖像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制作、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犯肖像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制作、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客体是公民的肖像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规定及处罚的具体规定
(一)非法制作、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1. 非法制作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制作公民个人信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如窃取、盗用、购买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的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而不是肖像权。
2. 非法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将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或者为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既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也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二)情节严重的行为
1. 非法制作、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是指非法制作、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严重损害,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威胁的行为。
2. 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是指非法制作、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对公民的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甲某,通过网络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非法使用这些信行诈骗。甲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但没有侵犯公民的肖像权。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甲某应该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并处罚金。
(二)案例二
乙某,通过网络盗用他人肖像,用于商业广告。乙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也构成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乙某应该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肖像权罪法律规定及处罚》 图1
侵犯肖像权罪是我国刑法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我国刑法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处罚。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应该严格依法处理此类案件,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