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如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作者:巷尾姑娘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肖像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障。在现实生活中,肖像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给公民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损害。为此,有必要对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进行研究,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这是我国法律对肖像权的基本规定。在实际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公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近年来对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进行了不断完善。2017年,最高院发布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试行)》,对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进行了明确。该解释规定,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两年未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这一规定较之前的法律有了很大进步,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1. 理论基础

(1)保护原则:我国法律体系中,保护原则是基本原则之一。保护原则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2)公平原则:在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中,公平原则得到了体现。即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也要兼顾侵权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过长的诉讼时效导致侵权人权益受损。

(3)效率原则:合理、及时地解决肖像权侵权纠纷,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降低社会成本,符合效率原则的要求。

2. 现实意义

(1)有利于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合理设定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可以促使侵权人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尽快采取行动,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避免侵权后果的扩大。

(2)提高司法效率:合理设定诉讼时效,有利于缩短诉讼周期,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3)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通过对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的设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如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1)完善法律制度:在现有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的明确和细化,为公民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的法律指引。

(2)强化司法保护:加大对肖像权侵权纠纷的审判力度,确保司法裁判公正、合理,有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提高公民法律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公民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之一。通过对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的完善和实施,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如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图1

肖像权侵权诉讼时效规定:如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图1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