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法律规制》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法和法律的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给当事人的肖像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规制。本文旨在分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类型及其法律规制措施,以期为我国肖像权保护借鉴。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类型
1.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包括在广告、宣传、书籍、杂志、网络平台上使用他人肖像,或者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目的等。
2.恶意毁损、滥用他人肖像
恶意毁损、滥用他人肖像,是指故意损毁、篡改、污损他人肖像,或者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目的等。
3.未经当事人同意,泄露其肖像信息
未经当事人同意,泄露其肖像信息,包括在网络平台上公开他人肖像,或者将他人肖像信息出售、给他人等。
4.其他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还包括如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其他行为,如在公共场合侮辱他人肖像,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等。
法律规制措施
1.民事法律规制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法律规制》 图1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事人还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对于恶意毁损、滥用他人肖像等行为,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
2.行政法律规制
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行政处罚。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可以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
3.刑事法律规制
侵犯肖像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肖像权,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损害,影响其人格尊严。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规制。在实际工作中,法律工作者应当严格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公民的肖像权。社会公众也应当增强法治意识,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