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与法律处理

作者:淡时光 |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医患关系中仍不免存在一些矛盾和争议。关于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结合真实案例分析,探讨在医疗纠纷中患者如何行使继续治疗权利,医疗机构应如何应对,以及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处则。

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概述

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医疗活动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诊疗方案及可能的治疗后果,并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方案作出自主选择。

在实际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专业性限制,患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部分医疗机构可能会因担心承担赔偿责任而采取保守的态度,导致患者的后续治疗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与法律处理 图1

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与法律处理 图1

医疗纠纷中继续治疗费用争议的典型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医疗纠纷中关于继续治疗权利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来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一:眼球摘除手术与后续治疗费争议

原告因工作原因不慎被铁屑溅入左眼,导致左眼严重受伤。其后,原告先后四次在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共计57天,最终因感染严重需行左眼眼球摘除手术。截至起诉之日,原告已花费医疗费用3716.8元,并被评定为七级伤残。

在原告首次住院期间,被告周伟趁其病情尚未完全恢复、急需筹措后续治疗费用之际,利用原告对协议内容的误解,诱使其签署了一份一次性补偿协议。协议书约定被告向原告支付人民币40元,并承诺 future一切赔偿责任与己无关。

原告在诉状中主张:1. 该协议系趁其病情尚未恢复、急需用钱之机签订,非真实意思表示;2. 协议内容对后续治疗费用不予提及,应属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3. 在从事无偿劳务帮工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依法应由被帮工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之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本案中,原告签署协议时正处在急需医疗资源和费用的关键时期,其对协议内容的理解确有局限性。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原签署的一次性补偿协议,被告需承担原告后续治疗的相关费用。

案例二:医疗事故致残案中的继续治疗权利

患者李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三甲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医方诊断失误和用药不当,导致李出现严重并发症——脑损伤后遗症(四肢瘫痪)。经鉴定机构认定,该事件构成一级医疗事故,医方负全部责任。

在后续治疗中,李需要长期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康复训练等项目。鉴于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有限,考虑到继续治疗可能产生的高昂费用,家属与医院之间就后续治疗方案和费用分担问题产生了巨大争议。

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1. 医院需支付李一次性赔偿金;2. 明确医方须为李后续治疗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费用保障。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负有的特殊责任,以及患者在遭受损害后仍享有继续治疗的权利。

医疗纠纷中继续治疗权利的法律实现路径

1. 协商解决

发生医疗纠纷时,患方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就后续治疗方案和费用分担达成一致。如果双方能够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达成协议,通常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由于双方的利益对立关系,单纯依靠协商的方式往往难以实现公平正义。特别是当医方存在明显过错时,患方在协商过程中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与法律处理 图2

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与法律处理 图2

2.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协商未果或对协议内容有异议,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具体的法律途径包括:

(1)提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因诊疗活动中的过错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在本案中,患者可以就后续治疗费用、精神损害赔偿等项目提出主张。

(2)申请调解和仲裁

部分地方性法规规定了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或其他专业调解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如果能够通过调解解决争议,通常会比诉讼更为高效便捷。

3. 司法实践中对继续治疗权利的保护

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往往会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1)患者的实际需求

法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方案及医学专家意见,判令医疗机构承担必要的后续治疗费用。在前述眼球摘除案中,法院不仅支持了原告主张后续治疗费的请求,还明确了医方需为原告后续康复治疗提供医疗支持。

(2)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

在判定赔偿责任时,法院会综合考量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对患者损害后果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医方负有全部责任,则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关于医疗纠纷中继续治疗权利的相关建议

1. 患者的注意事项

提高法律意识:了解自身在医疗活动中的各项权利,特别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能够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固定证据:保存好所有诊疗记录、费用收据及相关证明材料,以便在需要时提供有力证据支持。

2. 医疗机构的注意事项

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复核机制。

建立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和善后处理措施,特别是在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时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患方协商解决。

3. 法院的注意事项

注重程序公正: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法院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加强事实审查:对于涉及专业医学知识的问题,可以通过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或召开专家会的获取技术支持。

医疗纠纷中患者要求继续治疗的权利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权益的特殊保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过对医疗机构过错行为的认定和责任追究,能够有效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敦促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需要兼顾医患双方利益平衡。一方面要坚决维护患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也应当考虑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适当减轻医疗机构在正常诊疗过程中的过重责任。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相信医疗纠纷中关于继续治疗权利的保护工作将更加规范和高效。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