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罪的特征与界定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侵犯肖像权罪是一种重要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行为。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对侵犯肖像权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侵犯肖像权罪的特征与界定进行探讨。
侵犯肖像权罪的特征
1. 侵犯对象为自然人肖像
侵犯肖像权罪的对象为自然人的肖像。肖像权包括对肖像的制作、使用、传播等方面的权利。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包括对自然人的肖像进行非法复制、传播、使用等。
2. 侵犯行为具有非法性
侵犯肖像权罪的行为必须具有非法性。非法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主体必须非经过肖像权人同意而进行肖像权的行使;二是行为动机在于非法利益,如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广告宣传等。
3. 侵犯行为具有严重性
侵犯肖像权罪的行为必须具有严重性。这里的严重性,主要是指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给肖像权人或者其近亲属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或者财产损失。通过网络传播未经当事人同意的肖像,导致其社会形象受到损害等。
侵犯肖像权罪的特征与界定 图1
4. 侵犯行为具有難以舉證性
侵犯肖像权罪的行为難以舉證。这主要是因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往往涉及网络传播、信息扩散等,导致证据的灭失或者难以收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肖像权罪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侵犯肖像权罪的界定
1. 侵犯肖像权罪的构成要件
侵犯肖像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对象、非法性、严重性和難以舉證性。具体而言,行为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擅自使用其肖像,或者虽经肖像权人同意,但超出其同意的范围进行使用,均构成侵犯肖像权罪。行为人的动机在于非法利益,如广告宣传、商业用途等,也是构成侵犯肖像权罪的条件。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给肖像权人或者其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或者财产损失,也是构成侵犯肖像权罪的前提条件。由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難以舉證,司法实践中对其认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 侵犯肖像权罪与相关犯罪行为的界定
为了明确侵犯肖像权罪的界定,需要注意与以下相关犯罪行为进行区分:
(1)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包括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公开其私人信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等。与侵犯肖像权罪不同的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更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2) 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的行为包括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与侵犯肖像权罪不同的是,传播淫秽物品罪的行为更注重对淫秽物品的制作、传播等。
(3) 诈骗罪。诈骗罪的行为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欺诈手段取得他人财物。与侵犯肖像权罪不同的是,诈骗罪的行为更注重对财物的非法占有。
侵犯肖像权罪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一种重要行为。通过对侵犯肖像权罪的特征与界定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打击这一犯罪行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