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调解程序的合法性与实务操作|调解期限|调解不成的处理
现代社会中,医疗纠纷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纠纷,具有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作为重要的调解主体,其调解程序的合法性与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纠纷解决的效果和社会公信力。重点解读《医疗纠纷解释第二条》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医疗纠纷调解程序的基本要求
根据相关规定,医疗纠纷调解是指在医调委主持下,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医疗争议的活动。这一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为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公正、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避免传统诉讼途径可能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对抗性强等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调解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却常常受到挑战。部分医调委工作人员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惰性,导致调解程序出现瑕疵。
患者因医院手术失误造成身体残疾,在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遭到阻挠。医调委回应称:“本委员会不是法庭,不需要进行此类鉴定。”此说法明显与法律规定相悖。根据《医疗纠纷解释第二条》的相关规定,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有权依法提出鉴定申请,这是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医疗纠纷调解程序的合法性与实务操作|调解期限|调解不成的处理 图1
还有部分案例中,医调委未能在规定期限内结案,或者在超期后仍制作调解协议书,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程序正义原则,也严重影响了调解的公信力。《医疗纠纷处置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应当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1个月内结案。医方、患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延期1个月。调解到期仍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医方、患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上述规定医疗纠纷调解程序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严格的结案要求,任何违反这一程序的行为都将导致调解结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调解过程中各方权利义务的具体界定
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明确。患者作为弱势方,其知情权、参与权、鉴定申请权等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而医疗机构作为专业机构,在享有自身权益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与说明义务。
患者因治疗效果未达预期而申请调解时,医调委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双方告知权利义务,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导。如果在调解过程中随意剥夺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或者阻挠其进行合理申请,则构成程序违法。
在些案件中,医调委工作人员可能会因工作态度不端正或专业能力不足而导致争议扩。在上述案例中,医调委回应患者鉴定申请时所持的态度,已经违背了法律规定的基本要求。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使调解组织的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
医疗纠纷调解程序的合法性与实务操作|调解期限|调解不成的处理 图2
从实务角度来看,在调解过程中,医调委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1. 中立性原则:不得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2. 公开透明原则:调解过程应当公开进行,接受社会监督;
3. 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
鉴定意见在医疗纠纷调解中的作用
医疗纠纷作为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民事纠纷,在调解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专业鉴定机构的意见来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明确事实真相,也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重要的协商依据。
在些案件中,鉴定意见的作用却被忽视或滥用。医院在发生医疗事故后,试图通过压制患者获取有利鉴果的做法就违背了调解程序的公正性原则。
从法律角度看,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形式,具有较强的证明力。但是,其作用的发挥应当建立在程序合法、内容客观的基础上。如果鉴定过程存在瑕疵或者不公,则可能使整个调解工作陷入被动。
在前述案例中,患者的鉴定申请被无故阻挠,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程序正义原则,也使调解结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鉴定申请权,是确保医疗纠纷调解程序合法性的基础。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便在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协议内容进行严格的合法性审查。如果协议内容显失公平或者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则该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调解不成的处理及后续救济途径
根据相关规定,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如果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一致意见,则应当及时终止调解程序,并告知当事人通过诉讼或其他法定途径解决争议。这种制度设计旨在防止调解程序久拖不决,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处置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已经明确,在调解超期的情况下,“视为调解不成”,医疗机构和患者均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必要的权利保障机制,也对医调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终止调解程序后,医调委仍需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
1. 及时告知当事人调解结果;
2. 提供后续法律途径的指引服务;
3. 案件特点和存在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调解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追责。在前述案例中,医调委回应患者鉴定申请时所持的态度已经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则应当对此进行调查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医疗纠纷调解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在实务操作中,各方主体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性。
从具体实施层面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对医调委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3.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
4. 优化信息公示渠道,增强调解工作的透明度。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真正发挥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并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