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消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的定义及作用
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为了解决合同纠纷或者其他法律纠纷,通过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解决的一种法律协议。仲裁协议是仲裁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事人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如何取消仲裁协议? 图1
1. 约定仲裁管辖:仲裁协议约定将纠纷提交给特定的仲裁机构,明确了仲裁管辖的法律地位,避免了因管辖问题发生的法律纠纷。
2. 约定仲裁程序:仲裁协议约定了仲裁程序的进行,包括仲裁员的指定、仲裁程序的进行等内容,确保了仲裁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 约定仲裁裁决的执行:仲裁协议约定了仲裁裁决的执行方式,包括裁决的履行、强制执行等,确保了仲裁裁决的有效执行。
如何取消仲裁协议?
在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选择取消仲裁协议。取消仲裁协议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当事人协商一致: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取消仲裁协议的意愿,并且经过充分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 仲裁机构同意:取消仲裁协议需要经仲裁机构同意。当事人应当向仲裁机构提出取消仲裁协议的申请,并提供充分的理由。仲裁机构在接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取消仲裁协议的决定。
3. 裁决已经履行或者执行:仲裁协议的取消应当建立在裁决已经履行或者执行的基础上。如果裁决已经履行或者执行,当事人可以申请取消仲裁协议。
取消仲裁协议的法律后果
取消仲裁协议后,当事人双方应当遵循以下法律后果:
1. 纠纷不再仲裁:取消仲裁协议后,当事人双方不再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仲裁解决。
2. 纠纷解决方式的变化:当事人双方可以选择其他解决纠纷的方式,如诉讼、调解等。
3. 仲裁裁决的执行:如果当事人双方在取消仲裁协议前已经 obtained仲裁裁决,那么该裁决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可以按照新的解决方式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取消仲裁协议的程序及期限
取消仲裁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由当事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取消仲裁协议的程序如下:
1. 当事人协商一致后,由一方当事人在书面格式上提出取消仲裁协议的申请,另一方当事人应当在收到申请后五日内作出书面回应。
2.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后,应当将协议内容发送给仲裁机构。仲裁机构收到协议后,应当进行审查。如果仲裁机构同意取消仲裁协议,应当向当事人发出书面通知。
3. 自仲裁机构发出通知之日起,仲裁协议即为取消。当事人双方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内办理相关手续。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解决合同纠纷或者其他法律纠纷的重要方式。在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选择取消仲裁协议。取消仲裁协议后,当事人双方应当遵循新的解决方式,并确保在新的解决方式下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当事人应当了解取消仲裁协议的法律后果及程序,以确保在取消仲裁协议的过程中遵守法律规定,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