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标准
侵犯肖像权罪构成要件及认定标准
侵犯肖像权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标准 图1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如何准确地认定侵权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理,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大挑战。本文旨在分析侵犯肖像权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标准,为打击侵犯肖像权犯罪提供参考。
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
1. 侵犯肖像权的对象
侵犯肖像权的主体为自然人,包括我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被侵犯的肖像为自然人的肖像,包括半身像、特写像、侧面像等。
2. 侵犯肖像权的客体
侵犯肖像权的客体为他人的肖像权。肖像权包括再现权、使用权、排斥权三个要素。侵犯肖像权的犯罪行为,是对他人肖像权的再现权、使用权的侵犯,且排除他人对肖像权的排斥权。
3. 侵犯肖像权的客观要件
侵犯肖像权的客观要件为行为人对他人肖像权实施侵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售、出版他人肖像,或者在互联网上传播他人肖像等行为。
侵犯肖像权的认定标准
1. 合法性标准
判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合法,应审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的肖像。” 在行为人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即为非法行为。
2. 权利保护标准
判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审查行为是否损害了被侵犯人的肖像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如,行为人擅自制作、使用他人肖像,可能导致被侵权人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如名誉权、隐私权等。
3. 过错推定标准
判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审查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如,行为人在制作、使用他人肖像时,应尽到合理注意义务,避免侵犯他人肖像权。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则不构成犯罪。
侵犯肖像权罪构成要件包括侵犯肖像权的主体、客体、客观要件。在认定过程中,应结合合法性标准、权利保护标准和过错推定标准进行全面审查。只有当行为人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且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犯罪,才能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